秋風輕拂,燈火闌珊,廣東省英德市人民法院西牛人民法庭外的稻田間,已是蛙聲一片。
看著兩人有說有笑地從法庭走出,消失在夜色中,西牛法庭庭長溫福彥松了口氣,平日感覺聒噪的蛙聲,此刻也變成了柔和的交響樂。
5個小時前,這兩個人還在西牛法庭的調(diào)解室里,因一起勞務糾紛劍拔弩張。這是怎么一回事?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。
多年“糊涂賬”,讓昔日“兄弟”反目
2011年,邱某和黃某第一次合作裝修項目,兩人一見如故,自此便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合作。
兩人相處得極為友好,是工友,更是“兄弟”,對彼此信任無比。因此,十幾年來雙方每次合作完成工程后,邱某僅通過微信將勞務費數(shù)額告知黃某,黃某對邱某發(fā)送的數(shù)額也一直未予確認,只是在工程結算后向邱某支付部分勞務款,便進入下一個項目,雙方也一直沒有對“舊賬”進行清算過。
2024年年中,邱某因急需一筆錢用于醫(yī)治,便多次催黃某結清多年來的勞務費。黃某以勞務費賬目尚未算清為由,一直未將剩余的勞務費結清。邱某一氣之下,將黃某起訴至英德法院西牛法庭,請求判令黃某歸還勞務款9萬余元,并支付相應的利息。
案件受理后,承辦法官溫福彥翻閱案件材料時發(fā)現(xiàn),邱某僅提交了一份手寫材料,這份材料簡要說明了多年來與黃某的合作情況,但并沒有對方的簽名確認,也沒列清詳細的項目內(nèi)容和金額。
單薄的證據(jù)難以支撐邱某的訴請,溫福彥決定按時開庭,看看雙方是否有補充的證據(jù)需要提交。
開庭當天,兩人剛到法庭,便吵得不可開交,昔日“稱兄道弟”的兩人,因這筆多年的“糊涂賬”反目成仇、針鋒相對,均不同意協(xié)商解決。
庭審中,溫福彥發(fā)現(xiàn)兩人都對十幾年來合作的工程量以及勞務費數(shù)額理不清,加上邱某年紀比較大、訴訟能力弱,以至于提交的證據(jù)不夠規(guī)范和完善。
溫福彥便引導邱某在庭審后十日內(nèi),將給黃某所做的工程量及其已支付的勞務費數(shù)據(jù)等清單提交給法庭。
在此期間,溫福彥反復翻看卷宗,看到雙方合作了十幾年,互相如此信任,最后為何會鬧到這步田地?這里面一定另有隱情!想到這里,溫福彥拿起了電話。
“黃先生,據(jù)了解,裝修行業(yè)這些年的行情都還不錯,為什么這么長時間以來都不愿意結清這筆勞務款呢?”
“法官,我現(xiàn)在真的沒錢,我老婆得了重病,陸續(xù)花了100多萬元,最后還是走了,我現(xiàn)在只能靠著打工的微薄收入維系著生活?!秉S某無奈地說道。
電話掛斷后,溫福彥沉思了許久,深知這樣的案子出一紙判決很容易,但是這并不能真正解決雙方的問題,而且還可能導致“人財兩空”的局面。
想到這里,溫福彥還是希望通過調(diào)解的方式,來幫助雙方化解矛盾。
背靠背調(diào)解,打開雙方心結
立秋后的一個下午,邱某、黃某在溫福彥的組織下,再次來到西牛法庭。一見面,雙方就拿著清單開始爭論不休。
溫福彥看著邱某剛提交上來的一張手寫的清單,上面寫了些與黃某合作的工程及勞務款,但落款依舊沒有黃某的簽名。同時,這半頁紙上簡單羅列的十幾個項目情況,難以支撐其要求黃某支付9萬余元的勞務款請求。當務之急,是弄清這張紙上所寫的內(nèi)容是否真實,以及確認是否還有其他補充證據(jù)。
“老黃,邱某這頁賬單上面記的工程項目及勞務費數(shù)額你是否認同?!?/p>
“上面的工程項目確實是我們合作過的,但是里面的剩余未支付的勞務費數(shù)額我不認,有些此前我老婆已經(jīng)給過了。”
“你老婆哪有給我錢,你就是還欠我這么多!”
……
從雙方各執(zhí)一詞的爭吵中,溫福彥敏銳地發(fā)現(xiàn),兩人對勞務款的總數(shù)是認可的,只因時間跨度長,工程項目多且雜,勞務費結算存在微信轉(zhuǎn)賬、他人代付等方式,導致雙方對已支付的數(shù)額有爭議。
現(xiàn)在最重要是核清他們這些年的勞務款。
“庭長,幾千條微信聊天記錄,幾十個工程項目,一個個對,天黑了都不一定能對得上。每次來都吵得不可開交,關系早就僵了,要調(diào)解很難吧!”一旁的書記員有些犯難和擔憂。
“他們這個數(shù)確實是比較復雜,但多花點時間是可以核清的。他倆現(xiàn)在都在氣頭上,待會背對背聊聊,或許能找到突破口?!睖馗┑囊环捵寱泦T重拾信心。
溫福彥將正在氣頭上的兩人分開,讓雙方冷靜下來,并傾聽他們真實的想法,試圖打開他們的心結。
“其實我也不想和他吵的,我只是想盡快拿到錢,然后去醫(yī)院看病。”邱某說道。
“我也不是不想給錢,但賬沒算清楚,我也不知道該給多少。我一下子也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,想看看能不能爭取到更多的還款時間。”
聽了雙方的實話,溫福彥耐心地給雙方講情講理,厘清雙方間的矛盾點,分析訴訟和調(diào)解的利與弊,希望雙方能和和氣氣,把這筆“糊涂賬”算清楚,不再心生怨氣。
見雙方都有所動搖,溫福彥決定,當即組織雙方共同核對這筆舊賬。
面對面核數(shù),10余年舊賬一筆清
于是,溫福彥組織雙方坐在一起,帶領法官助理、書記員分工協(xié)作迅速開始核對。
剛開始核對,溫福彥便遇到了難題。工程項目是間斷性的,時間跨度長,兩人的記憶有出入,哪些項目是兩人合作的工程?哪些是邱某和別人做的?哪些給了幾成?還剩下多少?一系列的問題讓人一頭霧水。
此時,西牛法庭外夜幕早已悄然降臨,為了盡快弄清楚這些問題,溫福彥和法官助理、書記員重新將這些年來雙方合作的項目內(nèi)容、近千條聊天記錄、上百條轉(zhuǎn)賬記錄等按時間順序進行了分類和整理,以便核對的時候能快速查找。
重新整理之后,核對過程果然順利了很多。溫福彥在核對雙方合作的每個工程后,都能快速找到相對應的微信聊天記錄。雖然每個工程對應起來可能要翻閱幾百條微信聊天記錄,工作量大,但是起碼數(shù)額的真實性有了依據(jù)。
最終歷經(jīng)5個小時,逐條核對十幾個工程項目、翻閱近千條微信聊天記錄后,溫福彥與雙方確認了每筆項目的勞務費支付時間、方式和金額,整理出一個兩人都認可的數(shù)目,共計7萬余元。
雙方各自作出退讓,達成該勞務款兩年內(nèi)分期還清的一致調(diào)解意見。
“法官,謝謝你把我們兄弟間的事,當成自己家里的事一樣用心解決,也感謝你幫我爭取到分期還款,緩解了我的經(jīng)濟壓力。”調(diào)解結束后,黃某緊緊地握住溫福彥的手說道。
在簽署調(diào)解書的過程中,邱某也坦言:“我年紀大了,這些工程款有十幾年了,真的理不清,還好有你們幫我核算,讓每一筆款項都清清楚楚?!?/p>
隨著兩人的握手言和,這起“兄弟”間因“糊涂賬”引發(fā)的勞務糾紛案,得到了圓滿地化解。(吁青 謝秋君 李文靖)
編輯:張守坤